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培养>详细内容

研究生培养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08 17:43:54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学科简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源于 1952 年创建的相关航空制造类专业,相关二级学科连续获得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2006 年获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1 年入选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和示范硕士点,所属学科方向“精确成形与连接技术”2016 年获国防特色学科,2017 年获批江西省高校一流学科。2021年获批江西省“十四五”高峰特色学科。工程学和材料科学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学科现有教师 91 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 87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人才 20 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省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5 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12 个。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1 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 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1 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1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有海外经历教师 16 人。

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重点建设了推进系统强度和微小型动力装置、飞行器气动/结构/飞控等关键技术、轻合金加工技术、航空关键构件制造理论与技术、航空系统检测及评价五个学科方向。在复杂高温载荷下结构分析、寿命预测和抗环境损伤技术,飞行器气动布局和柔性翼自推进理论,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形,复杂构件高精密低变形焊接、机载综合航电系统软件测试、直升机旋翼桨叶运动参数检测等领域具备明显的优势;搅拌摩擦焊接、W 型发动机封严环成形、细长轴精密加工、飞机钛合金隐身结构制造等技术在多个型号飞机、发动机、导弹研制中得到应用。近五年,学位点围绕国家航空工业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成效凸显,服务国家航空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突出,为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及江西省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及技术支撑。

学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航空报国为目标,大力开展以国防、航空特色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约 40%的毕业生进入航空国防单位,成为中坚力量;先后参与了歼-10、歼-20、武直-10、C919 等国之重器的研发工作,在飞机隐身结构加工、导弹曲线运动过载预测、发动机旋转附件密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航空开放日、中国航天日等十余项航空国防文化特色品牌,“天宫开悟”项目荣获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新锐创意奖,学科已为全国 1000多个中小学的提供了航空航天创新素质教育服务。获批国防科技工业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称号等荣誉。2019-2020 年度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行榜,排名为第 12 名。

近 5 年,获省级科研奖励 16 项,其中一等奖 7 项,包括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 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中国航空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1 项,专利成果转让 6 项,成果应用于 L15、武直10、C919及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与生产,经济效益达 8.9 亿元,承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全国飞行器结构与强度学术会议、第七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8 次。学科承办的 2018、2019 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聚焦江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致力务实有效推进新材料、信息技术以及航空、通用航空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共同推动大学与大学、大学与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汇集各国智慧,让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服务国防、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和贡献率大幅提升。

二、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掌握坚实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或教学工作的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2、飞行器设计

3、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四、培养方式、学制与学习年限

1、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位研究生标准学制为3年,学习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成绩特别优秀的研究生,经导师同意可申请提前毕业,须满足学校提前毕业相关规定。如遇特殊情况,由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所在学院主管院长审核,研究生院批准,可提前或者延期毕业,但提前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延期最多不超过3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总学分:不少于32 学分

2.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

3.必修环节:不少于4学分

4.课程设置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试

方式

课程

类别

开课学院

备注

公共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考试

学位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研究生英语

40

2


考试

学位课

外国语学院

必修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16

1


考试

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必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学位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基础理论课

航空宇航技术前沿

16

1


考试

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必修

有限元理论与分析

32

2


考试

学位课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必修

计算流体力学

32

2


考试

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必修6学分,建议按专业领域选修

现代飞行器设计方法

32

2


考试

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32

2


考试

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燃烧与传热理论

32

2


考试

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高等转子动力学

32

2


考试

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考试

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材料加工模拟理论

32

2


考试

学位课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先进制造技术

32

2


考试

学位课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腐蚀与防护理论

32

2


考试

学位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表面与涂层技术

32

2


考试

学位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选修课

飞行器总体与结构设计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选修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选修

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选修

发动机结构强度设计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选修

燃气轮机原理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选修

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选修

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选修

先进连接技术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选修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选修

优化设计方法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选修

材料热力学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选修

表面化学与物理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选修

先进材料热处理技术

32

2


考查

非学位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选修

公共选修课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16

1


考查

非学位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至少选修1学分,不

超过2学分。

(备注:线上课程类,全日制学生最多可选1门,非全日制学生不限

研究生口语

16

1


考查

非学位课

外国语、国教等学院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

16

1


考查

非学位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材料与人类健康

16

1


考查

非学位课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航空材料与社会发展

16

1


考查

非学位课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论文写作与案例研究

16

1


考查

非学位课

飞行器工程学院

SCI学术论文写作漫谈

16

1


考查

非学位课

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

环境音乐

16

1


考查

非学位课

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

16

1


考查

非学位课

文法学院

数字经济与决策

8

0.5


考查

非学位课

信息工程学院

航空经济前沿问题

8

0.5


考查

非学位课

经济管理学院

智慧建筑

8

0.5


考查

非学位课

土木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

8

0.5


考查

非学位课

学工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心)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8

0.5


考查

非学位课

学工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劳动素养

8

0.5


考查

非学位课

各学院

中国服饰的前世今生

27

0.5


考查

非学位课

(线上课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

28

0.5


考查

非学位课

(线上课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中国古诗词歌曲鉴赏

32

0.5


考查

非学位课

(线上课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


2






必修

专业实践


4






必修

中期考核


1






必修

实验室安全


1






必修

备注:公共选修课(劳动素养)学分的认定:(1)参加省、全国性、国家级的学科竞赛活动;(2)

以志愿者身份参加省市机关单位、各级行业协会举办的学术活动;(3)参加乡村振兴、社区服务、校园勤工助学等公益活动。以上三项中任选两项参加,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共0.5学分。

六、必修环节要求

    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专业实践、中期考核、实验室安全等。各学院应对学术活动、专业实践、中期考核等制定具体要求和考核办法。

学术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符合培养方案规定要求,计1学分。

专业实践:可多种形式开展,包括结合学科研究开展的社会调查、田野调查、挂职锻炼、企(行)业实习实践、志愿者服务、支教、暑期“三下乡”活动、“三助”,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学业竞赛、学科技能大赛等,计1学分。

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内容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课程、研究课题进展、开题报告、身心状况等。中期考核由各学院成立考核小组进行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计1学分。

实验室安全:通过实验室安全考核,计1学分。

七、学位论文

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改进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评价,鼓励探索和创新可操作性的学位论文评价内容和方式除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以外,各学科可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学术性、完整性、创新性、工程应用性等)提出具体要求,还可对论文阶段的进度考核作出具体规定。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遵照《南昌航空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管理办法》执行,同时可提出符合本专业学位特点的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具体要求。

九、其他规定

1.主要文献、书目及刊物。

[1]张宝诚 编著,航空发动机试验和测试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9

[2]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主编,航空测试技术,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

[3]王延荣等著,航空发动机零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航空工业出版社,2019

[4](美)凯拉什·卡布尔,(美)迈克尔·佩希特,《可靠性工程》,国防工业出版社版出版的图书, 2018

[5]李亚智,赵美英,万小朋.有限元法基础与程序设计.科学出版社,2016

[6]顾诵芬.非线性有限元及其在飞机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7]陶文铨. 数值传热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8]约翰.安德森著, 吴颂平, 刘赵淼译,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9][美] 张俊东,杨亲正, 国防. SCI论文写作和发表(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10]周淑敏、周靖. 学术论文写作,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11]Stephen R.Turns著,姚强等译.燃烧学导论:概念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12]傅维标,卫景彬. 燃烧物理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3]张靖周. 高等传热学(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15

[14]贾力, 方肇洪. 高等传热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15]杜功焕,朱哲明等. 声学基础(第3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6]陈建桥主编. 复合材料力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17]沈观林主编. 复合材料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8]盛昭瀚主编. 非线性动力系统分析引论,科学出版社,2001

[19]张家忠主编.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分岔理论及其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0]张琪昌主编. 分岔与混沌理论及应用,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1]张强主编. 气动声学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22]司海青主编. 气动噪声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7

[23]史勇杰主编. 直升机气动声学,科学出版社,2019

[24]H.索别次基主编. 高速运输机设计的新概念,钱翼稷译,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5]孙聪主编. 现代战斗机机体结构特征分析,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7

[26]Filippo De Florio主编. 适航性:航空器合格审定引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27]Tiniakov,Dmytro,李龙主编. 适航工程基础(Airworthiness Engineering Basis),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0

[28]陆昆主编.  适航法规基础,中国民航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

[29]李为吉主编. 飞行器总体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0]张兆顺主编. 湍流理论与模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1]符松主编. 湍流模式理论,科学出版社,2023

[32]曾声奎主编. 可靠性设计分析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5

[33]刘岚岚主编. 可靠性工程基础,中国质检出版社,2014

[34]陈洪根主编. 可靠性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35]吴森堂主编. 飞行控制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6]Wayne Durham主编. 周思羽译. 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2

[37]王晓芳主编. 多飞行器协同制导与控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1

[38]顾诵芬主编. 飞机总体设计.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39]Filippo De Florio主编. 适航性:航空器合格审定引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40]Tiniakov,Dmytro,李龙主编. 适航工程基础(Airworthiness Engineering Basis),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0

[41]C.R. Fuller, S.J. Elliott and P.A. Nelson. Active control of vibration. Elsevier, 1996  

[42]David Fandfrson, Scott Eberhardt. Understanding Flight. Mc Graw-Hill, 2001

[43]Oleksandr Zaporozhets等. Aircraft Noise. CRC Press,2011

[44]C.R. Fuller, S.J. Elliott and P.A. Nelson. Active control of vibration. Elsevier, 1996  

[45]David Fandfrson, Scott Eberhardt. Understanding Flight. Mc Graw-Hill, 2001

2.教学大纲

见附件。

责任编辑:李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