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机械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1、专业类别介绍
本学科2019年在我校机械工程、航空工程、材料工程等3个工程领域硕士点基础上调整获批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点,依托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江西省一流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精确成形与连接技术国防特色学科,在机械工程、航空工程、智能制造与技术等研究领域形成一定的理论与技术优势,为机械制造、智能制造、航空航天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本学科现有硕导85人,博导5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71人,教授28人,副教授34人,双聘院士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防领域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1人、江西省井岗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7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江西省双千计划2人,江西省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聘有50余名行业教师。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3个。拥有江西省航空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国家级的工信部“航空制造产业”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本学科面向制造强国战略以及工业强基、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培养掌握机械工程、航空工程、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研究和应用能力,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制造、交通运输、新能源等行业的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公司、高等院校等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专业领域介绍
领域1:机械工程(085501)
本领域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精确成形与连接技术国防特色学科,重点研究机械设计及理论、精密机械加工、精确成形制造、增材制造等热点领域与前沿方向,在高效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动力学与智能控制、先进连结与精密成形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特色与优势。
领域2:航空工程(085503)
本领域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江西省一流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重点研究航空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力学性质、材料工艺、动力系统、振动噪声与控制等热点领域与前沿方向,在飞行器构件高效精密加工技术、飞行器异质构件连接技术、航空工业装备设计与优化、飞行器设计与气动仿真、航空动力机械振动噪声与控制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领域3:智能制造技术(085509)
本领域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精确成形与连接技术国防特色学科,重点研究智能设备技术、智能制造过程技术、材料加工智能制造技术等热点领域与前沿方向,在机电产品与装备创新设计、材料加工智能化、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特色与优势。
二、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机械制造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和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2、掌握机械工程、航空工程、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程伦理,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工作。
3、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使用相关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设计技术
2.现代制造技术
3.精密成形技术
4.先进连接技术
5、材料加工智能化
6、飞行器设计及测试技术
7、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及振动噪声控制技术
四、培养方式、学制与学习年限
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与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探索合作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和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行业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行业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和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标准学制为3年,学习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成绩特别优秀的研究生,经导师同意可申请2年毕业,须满足学校提前毕业相关规定。如遇特殊情况,由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所在学院主管院长审核,研究生院批准,可提前或者延期毕业,但提前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延期最多不超过3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总学分:不少于32 学分
2.学位课:不少于16.5学分
3.必修环节:8学分
__机械 _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试 方式 | 课程 类别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一 | 二 | ||||||||
公共课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 | 考试 | 学位课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修 | |
研究生英语 | 40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外国语学院 | 必修 | ||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 16 | 1 | √ | 考试 | 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等学院 | 必修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修 | ||
工程伦理 | 16 | 1 | √ | 考试 | 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必修 | ||
基础理论课 | 数值分析 | 48 | 3 | √ | 考试 | 学位课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必修 | |
矩阵论 | 40 | 2.5 | √ | 考试 | 学位课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必修 | ||
优化设计方法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必修不少于4学分 | ||
先进制造技术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新材料焊接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材料成形理论 | 32 | 3 | √ | 考试 | 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飞行器总体与结构设计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飞行器工程学院 | |||
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飞行器工程学院 | |||
专业选修课 | 机械有限元分析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领域选修 | |
现代装夹设计方法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机械加工仿真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机械振动学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机械测试与信号处理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现代数控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先进连接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材料热加工过程数值模拟 | 48 | 3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金属塑性精密成形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液态金属精密成形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集成电路封装理论及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数值仿真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航空工程领域选修 | ||
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特种加工理论与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板料成形理论与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航空材料焊接电弧物理基础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 32 | 2 | √ | 考试 | 非学位课 | 飞行器工程学院 | |||
飞行器气动弹性原理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飞行器工程学院 | |||
非线性动力系统分析引论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飞行器工程学院 | |||
适航管理基础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飞行器工程学院 | |||
飞行器气动噪声理论基础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飞行器工程学院 | |||
现代飞行器设计方法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飞行器工程学院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智能制造技术领域选修 | ||
智能制造装备设计方法 | 32 | 2 | √ | 考试 | 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智能优化设计与增材制造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智能制造与材料成形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智能精密锻造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智能化焊接技术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智能成形工艺与设备 | 32 | 2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 |||
公共选修课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材料学院等 | 至少选修1学分,不 超过2学分。 (备注:线上课程类,全日制学生最多可选1门,非全日制学生不限) | |
研究生口语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外国语、国教等学院 | |||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材料学院 | |||
新材料与人类健康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制学院 | |||
航空材料与社会发展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制学院 | |||
论文写作与案例研究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飞行器学院 | |||
SCI学术论文写作漫谈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测光学院 | |||
环境音乐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航音学院 | |||
中国传统文化 | 16 | 1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文法学院 | |||
数字经济与决策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工学院 | |||
航空经济前沿问题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经管学院 | |||
智慧建筑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土建学院 | |||
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学工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心) | |||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学工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
劳动素养 | 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各学院 | |||
中国服饰的前世今生 | 27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线上课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 |||
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 | 28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线上课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 |||
中国古诗词歌曲鉴赏 | 32 | 0.5 | √ | 考查 | 非学位课 | (线上课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 |||
必修环节 | 学术活动 | 2 | 必修 | ||||||
专业实践 | 4 | 必修 | |||||||
中期考核 | 1 | 必修 | |||||||
实验室安全 | 1 | 必修 | |||||||
备注:公共选修课(劳动素养)学分的认定:(1)参加省市、全国性、国家级的学科竞赛活动;(2) 以志愿者身份参加省市机关单位、各级行业协会举办的学术活动;(3)参加乡村振兴、社区服务、校园勤工助学等公益活动。以上三项中任选两项参加,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共0.5学分。 |
六、必修环节要求
1.第一学年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学校集中学习。
2.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活动、专业实践、中期考核、实验室安全四方面内容。
(1)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和工程实践应用,硕士生在学期间要参加不低于5次的学术报告会,并撰写体会,导师考核,计2学分。
(2)专业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成果能够反映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效。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计4学分;缺少社会实践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请答辩。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
节,内容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课程、研究课题进展、
开题报告、身心状况等。中期考核由学院成立考核小组进行
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计 1 学分。
(4)实验室安全:通过实验室安全考核,计 1 学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及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强化创新意识。具体要求如下:
(1)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2)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采用公开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和合作单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共同组成。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或难点、成果形式与预期目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个月内给予一次重新开题的机会,仍然未通过者,应终止培养。
(3)规范性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4)评阅
硕士学位论文根据《南昌航空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实施细则》进行评审。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
(5)答辩
答辩委员会应至少由5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来自合作企业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实践环节和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后,可根据《南昌航空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管理办法》,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并邀请来自企业和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作答辩委员会委员。通过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后,决定是否授予硕士学位。
1、硕士生按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后,经双方导师和学校相关学院审核同意,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审批后方可进行评阅与答辩。
2、论文送审及答辩同普通硕士生,学位论文要进行盲审。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对所研发的软件或硬件进行演示,由所在学院(或相关部门)验收。
3、课程考核合格、修满规定学分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经南昌航空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机械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主要文献、书目及刊物
[1] 朱伯芳. 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2版[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2] 秦国华 张卫红. 机床夹具的现代设计方法[M].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6.
[3] 陈立周.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 (第三版)[M].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
[4] 王润孝. 先进制造技术导论[M]. 科学出版社, 2004.
[5] 薛红涛. 机械振动基础[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6] 杨胜群. VERICUT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7] 张洪鑫, 赵汗青, 乔玉晶. 机械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第2版[M].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6.
[8] 李亚江, 陈茂爱. 特种焊接/连接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9] 王广春. 增材制造技术及应用实例[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10] 张凯锋, 魏艳红. 材料热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11] 杨义勇. 现代数控技术 : Modern CNC technology[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12] 王少纯, 赵祖德, 杜丽娟. 金属精密塑性成形技术[M].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
[13] 戴斌煜. 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技术[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14] 张宝昌, 杨万扣, 林娜娜. 机器学习与视觉感知[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15] 陈金德. 材料成形工程[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16] 钟秉林, 黄仁. 机械故障诊断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7] 田卫华. 现代控制理论[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18] 刘勇, 刘康, 甘彬,等. 特种加工技术[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
[19] 王耀先. 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20] 左敦稳. 现代加工技术 第2版[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